作者:江户川光学精机研究所、微博ID@还没 ,已得到授权。
前几天完结的《新世界》虽然评分不高,骂街的不少,但我真的非常喜欢。最大的毛病,就是刀美兰说话没有天津口音了。闲的没事,把里面出现的相机都认了一遍,虽然道具已经比较上心了,但还需努力。
对于没看过这部剧的朋友,说明一下事件背景:故事发生在北平和平解放前数日。
相机是AGFAMATIC IIS,另外一个型号叫Selecta。1962年上市,廉价固定镜头镜间快门旁轴相机。闪光灯用的是徕卡的灯架+闪光灯泡
最有意思的是,不知道用的是真的闪光灯泡还是效果做的真好,从画面里明显能感觉和现代闪光灯不同的闪光灯泡感。而且十七在拍摄完之后还有一个换灯泡的动作。美中不足就是换灯泡时候裸手,好孩子千万不要学。闪光灯泡通常是用氧气将铝丝密封在灯泡中,通电后爆燃,温度可想而知。
左边是海鸥;右边是Ricohflex系列中的某一款,1950年上市。
一台折叠的66画幅相机,取景窗和大多数相机相反,在右侧。推断是西田光学工业的Wester SIX NKKI。注意,图三这里闪光灯泡变成蓝色了。蓝色的闪光灯泡通常用于拍摄反转片时校正色温,不过当时嘛……
接下来徐天到相机铺找田丹告诉他的“莱卡3D”线索。
关于“莱卡3D”,放到最后说,先说老板手里这台。乍一看是徕卡,而且取景窗外框有个突起,日语管这个叫“片流窗”,是徕卡巴纳克a系列和早期b系列的一大特征。但是还不能确定具体型号。
把这个机器翻过来了,虽然不是很清楚,但信息已经足够了。徕卡b系列取景窗和对焦窗紧邻在一起;徕卡a系列取景窗旁有个屈光度调节杆。那么这台机器是——第一代FED,俄国货。
老板这LED眼镜、桌面上还放了一堆修表的工具。
画面左上角,被切掉了一半的那个是前面出现过的Ricohflex系列某一款;左二大概率是LUBITEL 2,俄国货,1955年上市;左三还是海鸥;右侧格子里是Polaroid 110。
老板身后左边这台是国产长城120;右面摞着两台折叠机,上面那台实在看不清,根据底面和机背的66/645切换窗口样式看,大概率是Olympus Chrome Six;下面那台就是红梅,写着字呢。
这张看的清楚:海鸥和Polaroid 110。
接下来徐天和田丹在景山互拍。用的就是刚才那个Fed。注意Fed取景窗是没有框线的。
另一个“莱卡3D”拥有者高医生的行李。
给了个特写,镜头上写的那叫一个清楚“ФЭД”。
好了,回来说“莱卡3D”。
剧中田丹看了一组照片后,告诉徐天这是用1940年量产“莱卡3D”拍的。理由是盆里洒出来的水都能拍清晰,起码是1/1000秒快门,目前只有“莱卡3D”有这种高速快门。而且这台机器很少,一般人没有,照相馆也用不上……
这里先把“莱卡3D”翻译过来,按照徕卡命名方式,应该写作“iiid”。常见的有iiic、iiif,中间的iiid有没有呢?还真有。
确实是1940年量产,据资料表示这个型号只生产了427台。本质上这台相机就是徕卡在战时iiic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自拍定时。
可以看出作者还是稍微懂一点相机。那为什么挑选了这个型号呢?一个原因大概是想在真实中构建虚拟的存在;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和Leica Diii搞混了。当然,字幕写成这样多半就是录入工作人员的锅了(徕卡是相机品牌、莱卡是面料品牌)。
那么1/1000秒的快门真的稀少吗?徕卡从193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1/1000秒的快门速度,最早用上的是Leica iii的后期机型,之后1935年iiia开始顶级机型全部标配这个快门速度。到故事背景的1949年初,徕卡已经更新到了iiif。另外,比徕卡发展的更早,更加高端的Contax RF系列因为用的是纵走快门,最高快门速度是1/1250秒。
虽然相机道具方面漏洞不少,但是整个剧还是挺好看的,推荐推荐。
推荐阅读:苹果xr好还是x好